领航者计划 | 专访禾创智云:先当 “业务医生”,再开 “数字药方”
2025-04-30 16:12:17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 编辑:邓稳 | 作者:谢林格          浏览量:19494

开栏语

  千年之前,黄帝造指南车破迷雾,诸葛亮制木牛流马通粮道。这些古代智者,以技术创新为舟楫,在未知领域开辟通途,成为最早的领航者——「不惧风浪,只为指明方向」。

  今天,新一代领航者正肩负时代使命。在天元工业软件园,他们虽不持罗盘,却深谙工业转型痛点;不造指南车,而专攻工业软件自主可控;不驱木牛流马,却以数据算法驱动制造业效率革命,让智能系统成为新时代的“指南车”。

  他们,正以实际行动争当工业软件行业领航者。

  为培育产业先锋,激发创新活力,本公众号特别推出“领航者计划”宣传栏目,致力于:发掘数字化转型标杆人物与技术团队;展示本地优质数字化服务商解决方案;分享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实战经验;搭建供需对接服务平台;推广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案例。

  我们将通过系列深度报道,传播实践真知,见证产业变革。

  在湖南维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尚科技”)的会议室里,湖南禾创智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创智云”)总经理闫雅隽正在为维尚科技“把脉问诊”。

  闫雅隽介绍,维尚科技对数字化及其转型过程有着深刻且准确的认知。正因如此,禾创智云团队得以顺利与维尚科技展开深入合作,详细了解其业务模式、运营流程以及资源配置现状。基于这些关键信息,团队将对企业开展全面的需求分析与流程再造工作。

  禾创智云是一家专注于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行业前沿的管理咨询服务及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数字化场景型服务商。2024年10月,禾创智云正式入驻天元工业软件园。

先转型,再数字化

  很多人常常把数字化转型挂在嘴边,然而鲜少有人真正理解其本质。禾创智云在调研走访企业过程中发现,85%的受访公司已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进程。不过,这些公司仅实现了20%的预期收入增长以及10%的预期成本降低。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多数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过于片面,仅仅将其等同于单纯地引入系统。

  闫雅隽指出,「数字化转型,对准的不是数字化技术,而是转型本身」。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先对企业业务和组织架构进行重构,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数字化工具。倘若在组织架构臃肿的企业中直接叠加数字化手段,这并非是在为企业赋能,而是给企业套上了枷锁,最终只会导致企业效率不升反降。

  「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企业无法指望通过架构一个系统或者引入某项技术就能解决问题。在众多数字化领先企业的实践中,我们未曾发现哪怕一个‘神奇’案例。实际上,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企业要从根本上重构运营模式;意味着要持续对现有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进行优化与完善;意味着要吸纳新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企业必须打造全新的企业级能力。”闫雅隽如是说道。

  另外,闫雅隽表示,没有哪家成功转型的公司会对这一艰难历程感到陌生。即便是大家熟知的央国企巨头,也都要经历投资、试验、失败、调适等多重考验,才能迎来成功。成功往往建立在来之不易的经验教训之上,公司团队将这些经验教训加以总结、提炼便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用经营结果证明价值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痛点识别是关键起步,但不少企业容易陷入“假痛点”误区。

  以一家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曾将“成本高”这一表象问题归咎于材料浪费,甚至细致到对卫生纸用量进行管控,试图以此降低成本。但深入剖析后发现,其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源在于全链路系统性问题——从潜在商机对接、订单处理、研发生产到售后交付,这一系列看似完整的业务流程,在实际运作中却呈现出割裂状态,最终形成高成本运作的恶性循环。

  鉴于此,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模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闫雅隽引用华为LTC(Leads to Cash,即从线索到现金)方法论解释道:真正意义上的端到端管理需打通全价值链,实现流程无缝衔接与高效协同。然而,多数企业因组织架构僵化,业务流程呈“断到断”的碎片化操作,难以形成整体合力,从而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禾云链路介绍,针对这一现状,闫雅隽提出禾云链路解决方案。该方案是一套以经营结果为导向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通过“业务重构先行、数字固化跟进”的路径,解决企业系统性痛点。具体来说,该方案首先从企业真实业务场景出发,诊断全链路问题,识别如流程割裂、隐性成本等“断到断”症结;随后通过精益咨询优化端到端流程,短期内实现降本增效等可量化的经营提升。对于需要长期固化的企业,可选择性接入数字化系统,将重构后的高效链路转化为“企业操作系统”,解决人治依赖、数据割裂等问题。

  该方案支持灵活落地,企业可根据自身信息化能力,选择自主开发私有化系统,或与生态伙伴共建轻量化工具。

  闫雅隽表示,禾云链路并非强制捆绑数字化系统,而是以结果证明价值。企业可先验证链路优化的效果,再自主选择是否通过系统固化竞争力。这种“从业务重构到数字加持”的路径,直击“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的行业痛点,让转型真正服务于经营。

以场景破局数字化转型

  场景,作为连接企业需求与工业软件的桥梁,不仅能直观展现数字化转型的潜在价值,还能引导软件服务商从企业的真实痛点出发,打造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大量实践案例充分表明,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真正关注的并非ERP或MES等系统的具体技术参数,而是聚焦于诸如“库存能否降低20%”“生产效率如何提升30%”等实实在在的问题。

  例如,当一套数字化系统能够将企业的质量成本从500万元有效压缩至200万元时,企业会毫不犹豫地为“节省300万元”的实际成果买单,而不会仅仅因为“AI算法”这类概念就轻易付费。

  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方向正在发生转变」,正逐步从过去强调“我能提供什么功能”的模式,转变为更加注重“我能解决什么场景(问题)”的模式。

  “当前数字化服务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在选择时往往‘病急乱投医’。但随着企业认知的不断提升,市场必将向垂直场景专家型公司集中。这场变革或许需要3-5年的时间,但趋势已然十分清晰。”闫雅隽说道。

  为将场景深度融入数字化转型,今年5月,禾创智云将联合株洲市工信局、高新区大数据资源局共同举办首届株洲工业数字化场景创新大赛。此次大赛将聚焦制造业转型痛点和场景需求,推动制造业管理与数字化工具实现深度适配,打造可复用的转型解决方案,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借鉴和示范。

  “作为全国首个聚焦‘场景化数字化’的赛事,我们计划在2025年打造10个标杆案例,用‘眼见为实’的成果来证明实力。”闫雅隽表示,“我们坚信,当企业通过一个应用场景收获效益、服务商针对一个行业痛点构建起竞争壁垒、政府依托一个产业生态激活产业发展时,株洲将不再仅仅是‘被动转型’的跟随者,而是成为‘价值重构’的领跑者。”

​闫雅隽出版的著作,欢迎选购

责编:邓稳

一审:何天明

二审:邓稳

三审:吴丹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